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加速 北京“虹吸效应”正在消解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加速 北京“虹吸效应”正在消解

第一财经日报

100天完成各项审批手续,180天实现开工奠基,18个月建成投产……位于石家庄新乐的河北三元工业园创造了征地最快、审批最快、建设速度最快等多项纪录。

    100天完成各项审批手续,180天实现开工奠基,18个月建成投产……位于石家庄新乐的河北三元工业园创造了征地最快、审批最快、建设速度最快等多项纪录。

    北京老字号三元食品在河北建设的这一现代乳品研发、加工基地,为带动京冀两地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元工业园的建设只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逐步由蓝图走向现实,以共建产业园区为突破口,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有序转移产业,优化空间布局,积累了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共建共管共享
   为了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同时解决在京生物医药企业的原料药生产和认证的现实需求,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河北沧州投建。
   北京市经信委产业结构调整处工作人员吴志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决定在北京市周边选址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园后,相关工作组前往天津滨海新区、蓟县上仓工业园,以及河北曹妃甸、廊坊、沧州等多个园区进行考察,对比分析各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土地储备等情况,优选出河北沧州、廊坊以及天津蓟县三个开发区。
   在完成初步调研摸底后,三个开发区向北京的企业以“同台打擂”的形式进行现场展示。最终,沧州作为国家级石化基地的产业基础以及园区管委会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家十分动心。
    在“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下,截至2017年底,产业园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
其中,共建是指京冀双方以“园中园”的方式,即在渤海新区的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园区,按照建设标准、准入标准、服务标准不降低的原则,引入北京高端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理念,由北京工业设计院进行园区设计,北京城建集团等企业参与施工建设,避免简单平移式搬迁,要求入园企业要实现技术、设备和产品升级。
    共管则是北京市食药监局的一大政策创新。通过在沧州建立直属京外分局实行异地监管,使北京的企业避免繁琐的药品转移审批、注册手续,真正实现“北京户口”的异地监管。
   此外,由签约入驻的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沧州分会,帮助产业园起草了医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入园企业遵照实施,帮助园区管委会加强绿色生产监督管理。
   共享则包括尊重企业意愿在当地设立分支公司,园区工业产值和税收留在当地;以及在京企业集中精力发展研发、销售和高端制剂环节,有序疏解不符合城市功能的一般性生产环节。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优惠的土地供给政策、完善的园区服务使在京企业原来受到限制的生产环节得到妥善安排,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上下游生产环节配合更加顺畅。
   在唐山,金隅·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中林集团曹妃甸木材产业园等项目成功签约,一批以绿色环保建材、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在沧州,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将新一代ix35SUV车型量产后,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省引进落地的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正在带动沧州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衡水,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建立了河北格雷服装创意园,北京保留总部职能、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原有的厂房和库房闲置出来。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了盘活闲置厂房,公司改造原厂房建设了服装设计创客中心。“在创客中心,我们为早期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具有共享办公、科技服务、创业基础服务、创业培训、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商业模式提升等全要素的平台。目前入驻企业产值和营收已达到四亿多人民币,税收5000多万。”
产业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
   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已取得积极进展,数据显示,北京市属企业近3年在津冀的计划投资已达1219亿元。
   此外,非首都功能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第一财经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后,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疏解提升各类市场和物流中心649个。
    技术合同成交额和认缴出资额也呈现井喷状态。北京市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已达418.4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2017年北京市对津冀认缴出资额达2300亿元左右,三年来累计超过5600亿元。
   其中,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而产业平台是产业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综合处副处长吴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省市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丰富、河北空间广阔、天津制造业突出等优势,打通创新链、贯通产业链、延伸园区链,“2+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具体来说,“2”是指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4”即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
目前,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百余个,张承生态功能区农业、旅游、数据中心等绿色产业正在加快落地,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多个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
   此外,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相关规划已经编制,京冀双方在共同推动共建共管体制创新。天津滨海-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管委会自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达400余家,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完善。
“N”即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和沧州、正定、保定等特色园区加快建设,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以上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例,目前已吸引百余个项目落户,其中签约北京医药企业近80家,成为“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异地监管协同化”的范例。
此外还有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设立分公司3049家、子公司3100家。

相关推荐

业主汇信息平台 我是业主 我在这里
客户服务
  • 010-82891579
  • 业务联系:18610467587
  • sales@ownerhere.com
微信公众号
业主汇微信公众号
京ICP备16015428号-1